说实话,我没听说过哪个正儿八经的、面向全国通过高考统一招生的大学,会明晃晃地挂出牌子说:“我们不收复读生”。至少在主流的本科批次里,这几乎是不存在的潜规则,更别说摆在台面上的规定了。你要说某些特殊类型的招生,比如极个别的保送、或者军校警校对年龄有严格限制,那可能会间接“刷掉”一部分年龄偏大的复读生,但这跟“拒绝复读生身份”本身,是两码事。
所以,如果硬要回答“有没有不收复读生的大学”这个问题,答案倾向于:普遍意义上,没有。至少在中国大陆现行的高考招生体系下,复读生和应届生在报考和录取环节,理论上是被一视同仁的。你的档案里可能会标注你是往届生,但这通常不作为高校拒绝你的理由。分数够了,专业符合,身体条件达标,该录就得录。
但是,为什么这个话题会反复被人提起,甚至成为一些人心中的隐忧呢?这就有意思了。
这背后,其实是一种情绪,一种对公平的极致焦虑,还有对高考这个独木桥的深深无奈。
你想想看,高考战场,那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。应届生,十六七八岁,第一次经历那场“炼狱”,紧张、懵懂,可能还带着点青春期的迷茫。而复读生呢?他们是“失利者”,是“再来一次”的人。他们多了一年的时间,目标更明确(就是考上好大学,或者更好的大学),学习策略可能更成熟,心态……嗯,心态可能更复杂,但也可能更坚韧。
于是,问题就来了。很多应届生和家长心里会嘀咕:这公平吗?他们多复习了一年,甚至两年、三年,跟我们这些“新兵蛋子”在同一个池子里竞争,是不是有点“降维打击”的意思?特别是那些尖子生复读,目标直指清北复交,那更是让应届的尖子生压力山大。感觉就像长跑比赛,有人已经跑过一次,熟悉了赛道,调整了呼吸,然后回来跟你一起站在起跑线上。
这种想法,很真实,也很普遍。它反映了一种朴素的公平观:付出应该和回报大致成正比,起点应该尽量一致。当复读生的存在,被认为是打破了某种“时间上的公平”时,那种“不收复读生就好了”的念头,自然就会冒出来。
而且,别忘了,还有一种声音,虽然可能不太“政治正确”,但也确实存在。就是觉得,复读生是不是第一次没考好,本身就说明学习能力或者某些方面有所欠缺?大学会不会也隐隐有点这种“偏好”,更喜欢“一次成功”的学生?这种想法,有点诛心,甚至带点歧视的味道,但它确实在某些角落里滋生。觉得复读生占用了“本该属于”应届生的机会。
但反过来想,不让复读,或者大学拒绝复读生,就真的公平了吗?
一次高考,偶然性太大了。谁没个状态不好的时候?生病、紧张、家庭变故……甚至就是某道题突然卡壳,都可能导致与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。难道就因为这一次的“失误”,就彻底否定一个人的努力和潜力,剥夺他再次尝试的机会?这听起来,更不公平,甚至有点残酷。
复读本身,就是一场巨大的赌博,一场身心的煎熬。那些选择复读的孩子,他们要承受多大的压力?同学都进了大学,享受着新鲜的校园生活,自己却要回到那个昏天黑地、试卷摞成山的环境里,再熬一年,甚至更久。那份孤独感、挫败感,还有对未来的不确定性,不是一般人能扛得住的。他们付出的代价,难道不值得一个再次竞争的机会吗?
而且,复读生通过多一年的努力,考上了更好的学校,这难道不是对他们坚持和付出的回报?这不也是一种公平吗?如果大学真的开始区别对待,设置门槛,那才是对复读生群体赤裸裸的歧视。那等于是在说:“你失败过一次,所以你低人一等。”这简直就是一种变相的惩罚。
我总觉得,纠结于“大学该不该收复读生”这个问题,有点找错了靶子。真正的问题,可能在于高考本身的评价体系是不是过于单一?是不是“一考定终身”的压力太大了?如果评价体系更多元,录取的渠道更丰富,大家的选择更多,或许这种对应届生和复读生身份的纠结,就会少很多。
你看,现在很多地方搞综合评价录取,看平时成绩,看社会实践,看面试表现,高考成绩只占一部分权重。这种尝试,虽然也有它的问题,但至少在打破“唯分数论”上,迈出了一步。当评价一个学生不再仅仅依赖那几张高考卷子时,复读一年所带来的“分数优势”(如果真的存在的话),其影响自然也就被稀释了。
再说回那些选择复读的孩子。我认识一个,当年差几分没上目标院校,家里条件一般,但他爸妈咬咬牙,支持他复读。那一年,他基本是“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只读圣贤书”,人都瘦了一圈,眼神里都没了光。后来考上了,去了理想的大学,整个人才缓过来。你能说他不该有这个机会吗?你能说大学拒绝他才是合理的吗?
所以啊,所谓的“不收复读生的大学”,更像是一个伪命题,或者说,是一个承载了太多复杂情绪和焦虑的想象。现实是,高考这条赛道,对所有人敞开(除了极个别特殊情况),无论你是应届还是往届。而那些关于公平的争论,关于压力的倾诉,关于歧视的担忧,与其指向复读生这个群体,不如更深入地思考我们整个教育选拔体制的利弊。
毕竟,谁的人生没有点波折呢?允许“再来一次”,本身就是一种宽容,一种对个体努力的尊重。把复读生看作洪水猛兽,或者试图在制度上排斥他们,不仅狭隘,而且最终伤害的,可能是那些最需要机会、也最懂得珍惜机会的人。
这事儿,琢磨起来,挺不是滋味的。好像怎么说,都有点道理,又都有点问题。但底线是,不能因为一个人选择了复读,就在他追逐梦想的路上,再人为地砌上一堵墙。那堵墙,看不见,摸不着,但伤人最深。
本文来自互联网收集整理,如有侵犯您的权利,请联系(点我联系),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7luohu.com/archives/1448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