采购商品发生的运输费,这笔钱,到底该算到哪里去?答案其实挺明确的:它得 计入存货成本。
你想想,你买这批货,难道光付个货款就完事了?从卖家仓库拉到你自个儿地盘,或者指定的仓库,这中间产生的运费、装卸费、可能还有保险费啥的,难道不是为了“得到”这批货、让它能为你所用(比如生产)或者能摆上货架等着卖掉赚钱,而必须付出的代价吗?当然是!会计上讲究个权责发生制,讲究成本和它所带来的效益要匹配。这运费,就是为了让存货达到预定可销售或可使用状态所发生的直接相关的、合理必要的支出。所以,它理所当然是构成存货成本的一部分,而不是简简单单地当成一笔期间费用,比如管理费用或者销售费用,直接在当期利润里扣掉。
存货成本,它可不仅仅是你给供应商支付的那个采购价那么简单。会计准则说得很清楚,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、加工成本以及其他成本。我们这里讨论的运输费,就属于采购成本的范畴。除了货款本身,像运输费、装卸费、保险费,还有在采购过程中可能发生的、不能抵扣的相关税费(比如进口关税),以及其他可以直接归属于存货采购的支出,都应该一并打包,塞进存货成本这个大篮子里。
千万别和销售费用里的运输费搞混了!那是你卖东西给客户,承担的送货上门的费用,那是为了‘卖出去’,是为了实现销售而发生的,性质完全不同。那个,是典型的期间费用,发生当期就直接冲减利润了。而我们现在说的,是‘买进来’的运费,它本质上是为了‘获得’这个资产(存货),所以它应该跟着货走。货还在库里,这部分成本就体现在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里,安安静静地“趴”在那儿;等这批货卖出去了,对应的这部分运费成本,才会随着主营业务成本(或者叫销售成本)一起结转,跑到利润表里去,影响你的毛利。
举个具体的例子吧。假设你是一家家具厂,从外地采购了一批木材,价款是10万元,支付了运输公司运费5000元,还付了200元的装卸费。那么,这批木材的入账价值就不是10万,而是10万 + 5000 + 200 = 105200元。这105200元,就是这批木材的存货成本。将来,你用这批木材生产桌子,这105200元的成本就会随着生产过程,一步步转化,最终体现在产成品的成本里。等桌子卖掉了,这包含运费的成本才最终影响到你的利润。
如果你是个贸易公司,直接买进商品再卖出。比如你进了100台电视机,进价一共20万,运费花了1万。那这批电视机的单位成本就不是2000元(20万/100台),而是(20万+1万)/100台 = 2100元。你看,运费实实在在地增加了你商品的成本。将来你卖掉一台电视机,计入主营业务成本的就是2100元,而不是2000元。这直接关系到你每卖一台电视机,账面上显示的毛利润是多少。算不清楚这个,你的定价策略、利润分析可能都会出偏差。
当然了,现实情况有时候会更复杂一点。比如说,你一次采购了多种不同的商品,用一辆车运回来,总共发生了一笔运费。这时候,这笔运费就得在这些不同的商品之间进行合理的分摊。怎么分摊才算合理呢?通常可以根据重量、体积、或者价值来分。比如,哪种货占地方大、分量沉,可能就多分摊点运费;或者,价值高的商品,承担多一点运费也说得过去。关键是要选择一个一贯的、合理的分摊标准,不能今天这么分,明天那么分,也不能瞎拍脑袋乱分。分摊这事儿,虽然可能麻烦点,但对于成本核算的准确性至关重要。成本算不准,后面一系列的管理决策,比如定价、考核绩效、判断哪些产品线赚钱,可能都是建立在错误的数据基础上,那可就麻烦了。
还有一种情况,就是有些小的运杂费,金额特别小。比如你临时买个螺丝钉,运费就几块钱。从重要性原则的角度考虑,如果这几块钱对你的整体财务报表几乎没什么影响,为了简化核算,有些企业可能会把它直接计入管理费用之类的科目。理论上讲,这不完全符合“计入存货成本”的原则,但在实务中,对于极端琐碎且金额极小的费用,有时会采取这种变通处理。但这绝对不意味着“采购商品的运费可以随意处理”,只是在极端不重要的情况下的一种简化。原则上,只要是为采购存货发生的、金额相对可观的运输费,都应该老老实实地资本化,计入存货成本。
为什么要这么强调把运费算进存货成本呢?
第一,这是会计准则的要求,是规范的体现。这样做能更真实、完整地反映你为了获得这些存货到底付出了多少经济利益。
第二,它直接关系到你的资产价值。存货是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,它的价值计量准确与否,直接影响你资产负债表的健康程度。
第三,它深刻影响你的经营成果。成本核算准了,你的毛利率才真实,你的净利润才可靠。你才能基于准确的成本信息,做出更明智的定价决策、成本控制决策,以及判断哪些生意真正有利可图。如果把本该计入存货成本的运费当期费用化了,就会导致当期利润偏低,而存货成本偏低,未来销售时又会导致毛利虚高。这种利润的“时间差”,会扭曲经营成果的真实面貌。
所以,别小看这笔采购运费。它虽然可能不像货款本身那么数额巨大,但它是构成你真实采购成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把它准确地归集到存货成本中去,是做好成本管理、实现精细化运营的基础一步。这笔账,必须算清楚、算到位!记住喽,买东西花的运费,不是泼出去的水,它是沉淀在你未来可能变成“金蛋”的存货里的成本,得把它好好“喂”进存货成本里,等它发挥作用(被销售或耗用)的时候,再跟着成本走。
本文来自互联网收集整理,如有侵犯您的权利,请联系(点我联系),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7luohu.com/archives/144789